本文目录一览:

第三次长沙会战为何获胜?薛岳的作战指挥水平究竟如何?

1、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命令第10军死守长沙,在外围将主力兵团层层布置,将日军逐渐诱至浏阳河、捞刀河之间的狭窄地带包围歼灭。为实现这一战略目的,薛岳将第20军、第37军、第99军等部驻守在湘北进行层层阻击,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在外围则集中了第19集团军、第30集团军、第20集团军等重兵合围日军。

2、战果显著:这种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战术,大大削弱了日军的士气和战斗力,最终在长沙之战中大获全胜。第二次长沙会战:诱敌深入:面对日军因长沙之战失败而不甘心的再次进攻,薛岳再次采用诱敌深入的策略,避免正面冲突,引导日军深入不利地形。切断补给:使得日军后勤补给线脱离部队,局面失控。

3、三次长沙会战证明,利用地障和险要地形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损失,同时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害。薛岳将军虽然不是常胜将军,但他的长寿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他在戎马一生后,于1988年在台湾逝世,享年102岁。

4、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精神和政治上的胜利。它是珍珠港事件后,中国战场上的第一场胜利,对于提升士气、支援同盟国在亚洲战场的作战具有重要作用。据史料记载,日军在这场会战中损失了约5000人,伤亡比例高达近20%,这对于日本军国主义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5、此次会战,日军伤亡很大,中国军队取得了难得的一场胜利。那么中国军队之所以能够获胜,有这么三点因素。薛岳战术得当 长沙会战已经经历了两次了,尤其是第二次,非常惨烈。所以国军做了经验总结。在1941年下旬召开的会议上,蒋介石制定了一套磁铁战的方针。

评价一下国民党第200师及师长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成于1938年1月。由前身装甲兵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200师,首任师长杜聿明。后又以200师为基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五军下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一师(师长郑洞国)和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邱清泉);第五军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唯一的机械化军。

师长杜聿明,蒋介石嫡系将领,其严格训练方法,强调“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全师官兵严格遵守“除骄、除惰、除伪、除欲、除恶”和“习精、习诚、习勤”的原则,军风军纪严谨,士兵和军官作战能力显著提高。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37年3月,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的战车营与交通兵第2团装甲汽车队合并,成立了装甲兵团,由著名将领杜聿明担任团长,直接接受军政部指挥。这个团随后在1938年1月进一步扩编为第200师,成为我国首个机械化师,杜聿明继续担任首任师长。

1938年,陆军第200师成立,以装甲兵团为基础,师长由杜聿明担任。该师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并担任搜索警戒任务。1939年,第200师扩编为新11军,后改称第5军,但除了军直属的战车团外,其他部队并非机械化部队。

1938年1月,200师组建,杜聿明担任师长,邱清泉为副师长,廖耀湘为参谋长。下设四团,分别是团长胡献群、韩增栋、洪世寿和高吉人所领。炮兵第52团由冯尔骏率领。1938年11月,戴安澜接任师长,彭璧生、高吉人担任副师长,参谋长先后由张止戈和周之再担任。步兵指挥官为郑庭笈。

1939年,日军在防城和北海登陆,占领钦州,意图切断西南国际交通线,国民革命军第5军(包括新2荣誉200师)在桂南会战中展现了卓越的战斗能力,特别是在昆仑关的战役中取得了显著的胜利,使5军名声大噪,这一战也成为了5军历史上的辉煌时刻。

日本为啥侵略中国?

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日本自身的政治与经济原因:封建制度转型的压力:日本在封建制度向近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面临着扩张领土、寻求资源和人民的压力。中国资源的吸引:中国广袤的领土和庞大的人口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劳动力市场,这极大地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日本自丰臣秀吉时代起就抱有吞并东亚的野心。 国内经济危机加剧了日本的矛盾,为了转嫁危机,日本急需寻找新的市场和资源。中国庞大的资源和劳动力市场成为了其目标。同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实行法西斯专政,这为其对外侵略行为埋下了伏笔。

日本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真实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经济利益。在七七事变前,日本为了攫取华北的经济利益,一方面不断增兵,另一方面不断增设主导侵略的机构。例如,日本大藏省增设了东亚经济调查课,华北驻屯军设置了经济顾问部,满铁株式会社在华北设立了“兴中公司”。

日本侵略中国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资源严重匮乏。具体来说: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极端贫乏: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国土面积有限,导致其自然资源储备严重不足。尤其是现代大工业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和燃料,绝大部分都依赖进口。

国际环境的变化:九一八事变后,国际局势发生巨大变化。主要国家对日本侵略中国的绥靖政策,客观上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相互勾结。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首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民族个性。日本是岛国,资源缺乏,不能依靠自身资源生存,所以危机感特别强,而且这个民族特别虚伪贪婪。利益驱使。清政府甲午战争输给日本之后,中国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